9月29日下午,在阶梯教室召开了第29届“拜师会”暨青年教师培养总结会。新入职教师、新班主任、师傅、青年教师研修班成员、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及相关校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科研室徐连红老师主持。
徐连红老师首先说明了召开这次会议的主旨:青年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和顶梁柱,“青年教师兴则校兴;青年教师强则校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校十分重视青年教师团队的培养工作,多年来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铺路搭桥。并从以下五个方面总结了二十四中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1.上党课、讲师德。每学年校党总支胡晓敏书记都为青年教师做师德报告,以此提升青年党员教师的党性原则、提醒青年教师时刻“不忘教育初心、牢记教育使命”。
2.丰富拜师内容。不仅给刚入职教师配师傅,在青年教师第一次上高三、当班主任时安排经验丰富的师傅,不仅将青年老师扶上马,更送一程。
3.开展多种研修活动,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成长平台。这些年学校在青年教师中开展开展了读书沙龙、读书竞赛、小组合作评课竞赛、导课比赛、低职高聘、“三新课堂”、班主任头脑风暴、学生发展指导的课程设计大赛、五四青年拓展等等各种校内外培训、竞赛活动。
4.高度信任、敢压重担。对青年教师的任职进行统计,5年内完成高一到高三全程教学的青年教师达到80%以上,在学科竞赛、 班主任、部门干事、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重要岗位及各级业务评比中大胆启用青年教师。在二十四中,只要青年人努力,学校就给成长机会。
5.创设校园文化,营造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环境。二十四中在七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追求卓越”的核心文化。近十年来的30多名青年教师,虽然毕业于不同的院校,但是到了我校,这种无形的核心文化让年轻人积极凝练自己,很快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争先恐后,迅速站稳了讲台,成长为一个学生喜欢、家长认可、学校欣赏的青年教师。
总结后,韩煜韬老师代表优秀青年教师分享了他的成长感悟,他说:“师父的示范是高明的,课堂上她驾轻就熟、出口成章、思路明晰、深入浅出,给我以深刻的启示,往往在听课之后,我就可以把成熟的学科思想与有效的操作方式很快地移植到自己的课堂当中,轻松越过备课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真切地感到终日而思不如须臾所学的道理。师父的要求是严格的,课堂上语言要精炼,不能多说一个字,板书要精道,不能有一笔不经过设计。师父的期望是高标准的,师生合作、任务教学、问题主导、群文阅读等今天在新课改大背景下火热的名词,都是她昔日对我在教学上的启发与要求。最初参加工作的几年,也是我在教学工作上迅速成长的几年。我清醒地意识到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不仅仅是个人奋斗的胜利,更是二十四中平台高度的胜利,年轻教师的成长是师父们用自己的能力与经验把我们高高托起。”
进入拜师环节,首先由教务处金辉主任宣读了“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第29届师徒对子”名单,黄启成校长和胡晓敏书记为师傅颁发聘书,徒弟和师傅交换“师徒协议书”后,徒弟们给师傅深深鞠躬: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感谢师傅未来之路的相辅相助!
新入职的牟方元老师代表徒弟表达了感激之情和决心:我们一定会以本次拜师会为契机,认真研究新课改、新高考精神,努力向师傅们学习,不断扩充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与教学管理能力,努力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尽快成长为二十四中学的中坚力量,为学校未来的发展贡献属于我们的青年力量,为学校下一个70年的发展创造属于我们青年教师的辉煌!
师傅代表张军老师表示:能给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当师傅是学校的信任,是嘱托,是荣幸,是压力,也是职责!并对新徒弟们提出三点希望:首先要虚心学习、提高自己。其次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第三是教学相长,互相提升。
最后黄启成校长用简洁的语言、清晰的脉络从八个方面梳理了二十四中七十年办学的文化积淀:
1、红色基因,育才精神。
养成教育一一定时作息,养成规律生活(石钟)
爱的教育一一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五爱碑)
创造新的教育方法一一周总理的嘱托(题词)
全面发展的教育一一注重道德养成竭力提倡科学,加强身体锻炼,丰富校园活动。(毛达恂)
2、挺胸直立,骄傲而无所畏惧。(二十四中人宣言)和(教师宣言)
3、办学理念
让每一个学生幸福而优秀
4、教育教学法则
1)打开人生经验,发展抽象思维能力,"留白"。
2)知识学习上,高屋建瓴,融汇贯通
能力培养上,思维敏捷,出口成章
生活规矩上,一步之遥,举手之劳
人格塑造上,心中有爱,目中有人。
3)24中一贯推崇高质量的教学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5、校园文化育人的"七大关系
道德与智慧;科学与艺术;读书与健身;社团与学习;成长与成绩;民族与世界;教师与教育
6、立德树人
传统育人、文化育人(时空)
教书育人、课程育人(水)
环境育人、全员育人(天人合一)
7、育人目标
培养学业优秀、人格完全,具有社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8、校风校训
校风:求真尚美
校训:明德笃志博学慎行